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积极探索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于2025年3月20日组织师生赴新郑市西泰山村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研修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窦峰、副院长何涛、滕云主任、25位教师带领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116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西泰山村是河南省乡村振兴的示范村之一,近年来在党的政策引领下,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的华丽蜕变。在去西泰山村的路上,何涛副院长强调了安全、纪律和返程时间,希望同学们多听、多看、多思、多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滕云主任介绍了本次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意义和要求。
活动伊始,讲解员带领师生们参观了“泰山村史馆”和“知青年代”馆。走访村内的特色文化园区和乡村旅游项目,亲身感受和体验西泰山村在传承优秀文化和乡村旅游业发展中的创新举措。在村史馆内,学生们通过观看历史影像、触摸传统农具、参与情景互动沙盘,直观感受了村庄从筚路蓝缕到繁荣振兴的历程。学生在体验农耕工具后感慨:“过去只在课本上读到‘自力更生’,今天亲手操作这些农具,才真正理解了老一辈奋斗的艰辛。”

返程前,师生们在滕云主任的带领下,在村文化广场齐唱《我和我的祖国》,用歌声表达对祖国和党的深情。滕云主任在总结时强调,西泰山村的蜕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村改革发展的生动缩影。希望同学们传承这份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成长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行走的思政课”,也是对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重要实践探索。这次西泰山村红色研学旅行,是一次意义非凡的青春之旅。它让学生们走出书本的局限,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汲取奋进力量。相信这段经历,将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激励他们砥砺前行。